死者肉体的“安息”之处,人们称之为“坟“、“墓”,“冢”等。入土为安,坟幕成了死者的“生活场所”,因此,中国古人对墓地的选择、营建以及目后的保护等都是倾注了心血的。
 
死者拥有的墓室,当是人世间宅院的模仿和复制。
 
中国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,有了葬埋死人的制度,但没有专门的埋葬用品,只是挖一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坑,将尸体放入,填上土即可。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,虽然出现了数量极少的葬具,但依然还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土坑,也没有封土堆。进入奴隶社会,墓葬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。有大、中、小型墓和“乱葬坑”,并使用棺材。
 
封建时代,出现了砖室墓、封土堆、遮风避雨的建筑,始于殷商时期。墓上建造的屋室,便是寝。寝之外,帝陵中还有不少的建筑。为依时供奉死者的饮食起居和祭陵朝拜提供最好的条件,陵园中长住管理官员、宫女。历朝历代还专门制定了保护陵园乃至百姓坟墓的法律条令。